2020年年底,東港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28件追索勞動報酬糾紛虛假訴訟案落下帷幕。涉案人肖某某、白某某、李某某等5人犯虛假訴訟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和罰金。同時,由該院提請抗訴的與此案關(guān)聯(lián)的28件民事虛假訴訟案全部獲得丹東市人民檢察院支持,丹東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后,案件由丹東市中級法院發(fā)回一審法院再審,再審裁定撤銷原審判決書、調(diào)解書28件,并停止執(zhí)行已經(jīng)進入執(zhí)行狀態(tài)下的166萬余元虛構(gòu)工資款。
辦案檢察官研究案情
主動出擊發(fā)現(xiàn)疑點
2019年年初,東港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辦案檢察官從東港市人民法院調(diào)取了2016年以來涉及企業(yè)與員工之間勞動報酬糾紛等相關(guān)案件的判決書等相關(guān)卷宗進行認真細致審查時,發(fā)現(xiàn)毛某某等15名員工與某飲品有限公司追索勞動報酬糾紛案的疑點有兩處:一是在近兩年的時間跨度內(nèi),該公司與15名原告的欠條內(nèi)容及債務(wù)人簽字樣式均一樣,有集中制作的嫌疑;二是開庭時15名原告均未出庭,全部由某法律服務(wù)所法律工作者肖某某作為委托代理人出庭。
而趙某等13名員工與某食品有限公司追索勞動報酬糾紛案中也有6名原告選擇肖某某作為訴訟代理人。
“這兩批案件一定有問題,存在虛假訴訟的可能性很大?!睍r任副檢察長常正綱、第四檢察部負責(zé)人欒先君向檢察長姜緯宇作了匯報。
“查!”姜緯宇毫不猶豫地拍板。隨后,檢察院組成辦案組,對這兩批案件開始追查。
抽絲剝繭初戰(zhàn)告捷
辦案組對毛某某等15名原告開展調(diào)查取證,之后將案件線索移送到東港市公安局,辦案檢察官提前介入,引導(dǎo)偵查。
白某某迫于壓力,來到東港市公安局投案自首,供述了組織借用他人身份證和銀行卡進行虛假訴訟的來龍去脈。
原來,白某某自2005年開始,先后借給某飲品有限公司老板宋某某98萬余元,多次討要不成,便于2017年年末找到了肖某某商量走法律訴訟程序討要債款。當(dāng)肖某某了解到這家飲品有限公司面臨破產(chǎn)時,便告訴白某某把手中的“欠條”換成多名工人勞務(wù)欠薪的條據(jù)。于是,白某某找到女婿于某某,授意他向親朋好友借身份證和銀行卡。就這樣,一共湊了15個人為原告,寫了15張工資欠條,欠款累計為98萬余元。白某某將這15張?zhí)摷俟べY欠條一并交給肖某某代理打官司。
時隔不久,東港市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毛某某等15名原告勝訴。
趁勢而上再破疑案
東港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辦案人員對毛某某等15人(件)虛假訴訟案件提請丹東市檢察院向丹東中院提出抗訴,同時向東港市法院發(fā)出檢察建議,建議中止執(zhí)行該案原判決。2019年12月9日,肖某某、白某某被法院以犯虛假訴訟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六個月,并處罰金三萬元、二萬元。2020年5月22日,再審法院裁定撤銷對毛某某等15人追隨勞動報酬的民事判決;駁回原審原告訴訟請求。
因為有了第一批案件的查辦經(jīng)驗,辦案人員很快突破了趙某等人的心理防線了,第二批13人(件)的虛假訴訟案也很快浮出水面。
原來,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某從2010年至2017年年初,拖欠趙某等人67萬余元,公司瀕臨破產(chǎn)。2017年8月,肖某某如法炮制,讓雙方偽造工資欠條進行虛假訴訟。2017年11月28日,法院對趙某、孫某某等13人勞動爭議案制作了民事調(diào)解書,確認了償還金額67萬元。
2019年12月11日,東港市人民檢察院對趙某、張某某等13人(件)虛假訴訟案件提請丹東市檢察院向丹東中院提出抗訴,丹東中院發(fā)回原審法院再審。
2020年6月19日,李某、于某某、趙某犯虛假訴訟罪被法院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個月、十月,拘役六個月;并處罰金各一萬元。同年11月28日,一審法院對趙某、張某某等虛假訴訟案再審,判決撤銷了原審民事調(diào)解書,駁回原審原告的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