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姨,中午想吃點啥?藥還夠不夠?”在鞍山市立山區(qū)友好街道,社會救助科的徐恒一邊工作,一邊和手機視頻里的老人說著話。
這是徐恒近一年來的常態(tài),而視頻里的老人,是他一直放心不下的一對一幫扶對象——79歲的劉相蘭。
8年前,友好街道開展一對一幫扶結對子活動,就在那時,徐恒結識了劉相蘭。當時劉相蘭退休工資500多元,除去交養(yǎng)老院的費用所剩無幾,于是,徐恒就經常買水果、拿衣物,解老人貧困之憂。這一送就是多年。2017年5月,劉相蘭病重。其家人都放棄了,徐恒卻沒有放棄。他帶著老人治病,帶著老人在醫(yī)院與家之間輾轉,為了更好地照顧老人,徐恒把老人從養(yǎng)老院接出來親自伺候,因為每天要分兩次到老人家里照顧,街道領導發(fā)現(xiàn)徐恒經常請假,追問之下才得知徐恒照顧老人的實情。
因為老人病重已經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徐恒每天兩次給老人喂飯、擦洗等,為了既能實時掌握老人情況,與老人對話,又能不耽誤工作,徐恒在老人家安了遠程監(jiān)控,老人不舒服了或者餓了,就可以在視頻中跟徐恒說,徐恒就會立即趕往老人家,老人悶了也能隨時跟徐恒聊天。
記者了解到,不光是劉相蘭,徐恒還幫助過許多老人。
2014年,一位大姐找到徐恒,跟他說有位老人叫蔡世榮,沒有房子,一直住在敬老院,由這位大姐一直照顧著,但是因為大姐年紀也大了,身體也不好了,再加上自己家的老人生病,大姐已經力不從心,希望街道能幫著想想辦法。
這樣的老人,從政策上可以給予幫助,可是誰能每天在她身邊照顧呢?徐恒就開始替老人想辦法,為了讓老人有更好的居住環(huán)境,徐恒先后幫老人聯(lián)系了深溝寺養(yǎng)老院、鞍山市養(yǎng)老院,徐恒和大姐不能在老人身邊照顧時就請護工照顧老人,為了讓老人開心,徐恒經常與她聊天,老人過生日時徐恒帶老人去飯店吃老人愛吃的可口飯菜,因為徐恒的愛心,老人特別相信徐恒,也愿意與徐恒溝通,半夜頭疼了就給徐恒打電話,徐恒二話不說立馬到藥店買好藥給老人送去,并安慰老人。
就這樣,徐恒陪伴了老人3年,最后還是他給老人送的終。
徐恒在社會救助這個崗位上干了整整6年,6年中,他默默幫助過很多人,為流浪人員料理后事,幫無人看管的精神病患者聯(lián)系醫(yī)院……
友好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劉剛這樣評價徐恒:一個年輕的小伙子,默默照顧困難群眾,他的所作所為已經遠遠超出工作范圍,他從未喊苦喊累,面對誤解也從未煩躁,一直默默幫助他人,他的身上,充滿陽光,充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