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勇(右)在工作中
“卡友們,我在遼寧營口找不到道兒了,幸虧遇到了老邊區(qū)的巡特警,你們來吧,有困難找特警沒問題……”
在微信群中發(fā)這段話的是一名外地的貨車司機老單,5月19日,他在營口某藥廠裝完貨物準備回沈陽,卻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正當他發(fā)愁的時候,遇到了正在巡邏的營口市公安局老邊分局巡特警大隊的民警。最后,是民警開著警車將老單引導到大石橋市高速公路入口。在高速公路口,老單拍了段小視頻,在微信中為民警點贊。
老單不知道,幫助他的人正是全省公安機關“十佳青年民警”、“第四屆營口市道德模范”等榮譽滿身的營口市公安局老邊分局巡特警大隊大隊長于勇。
“大練兵+處突”=過硬的一流隊伍
炎炎烈日下,特警隊員們正在于勇的帶領下進行防暴隊形演練。隨著于勇的口令,幾十名隊員一會兒變成“箭頭”,一會兒又變成“半圓”。
訓練館內,拳頭與沙袋的撞擊聲和隊員們的怒喝聲形成了一曲充滿了陽剛之氣的樂章。
于勇告訴記者,按照公安特警五項訓練要求,巡特警大隊制定了嚴格的訓練計劃,并針對不同類型的突發(fā)事件,制定了相應的處置預案。
用汗水練就的精湛技藝在實戰(zhàn)中發(fā)揮了有效的潛能。
1月24日上午,老邊區(qū)步行街附近一名男子手持長刀在街上行走,并不時向路人揮舞手中的長刀。
巡特警大隊接到分局指令后迅速帶領增援警力趕到事發(fā)現(xiàn)場,由于之前開展過暴恐事件現(xiàn)場的處置演練,到達現(xiàn)場后,隊員們手持盾牌并立即展開了戰(zhàn)斗隊形,一步步壓縮持刀男子的活動空間。
就在持刀男子稍一走神的一瞬間,于勇第一個沖上去,將男子撲倒并死死地將人和刀控制在身下,隨后其他隊員上前合力將該持刀男子制服,整個抓捕過程干凈利落。
制服嫌疑人,靠的不光是勇氣,還有平時流血流汗練出來的真功夫。
“警互通+創(chuàng)新”=科技的惠警工程
以往公安機關在打擊犯罪工作中由于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共享,普遍存在大案好破、小案難破的問題。
針對上述情況,老邊公安分局的釘釘軟件“警互通”警務系統(tǒng)應運而生,旨在打破公安內網與互聯(lián)網的信息壁壘。辦案民警將涉案線索在“警互通”中發(fā)布,全局的民警都可以查看,在線索面擴大的同時,形成了小案大家破的工作局面。
今年初,為緊密結合老邊區(qū)社會治安實際,于勇潛心研究,打造了具有老邊公安特色的“警互通+地方車巡邏”警務模式。
這一模式依托釘釘軟件“警互通”警情分析和研判預警,在轄區(qū)內案件高發(fā)區(qū)域采用駕駛地方牌照車輛對可疑人員、可疑車輛進行滾動式巡邏。
說白了,就是打擊犯罪,“明的暗的”一起來。警車日常巡邏在明,地方牌照車輛巡邏在暗。
新模式上線運行不久就取得了重大工作成果。3月4日晚,于勇駕駛地方牌照車輛巡邏時,發(fā)現(xiàn)一輛轎車與系列砸車盜竊案件中通報的嫌疑車輛很像。于是利用“警互通”系統(tǒng)中的“指尖獵手”模塊,確定了這輛轎車就是作案嫌疑車輛。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蹲點守候,民警成功將正在準備作案的犯罪嫌疑人抓獲。
于勇創(chuàng)建的“互聯(lián)網+”的巡邏模式在取得了一系列戰(zhàn)果的同時,也進一步擠壓了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間。
“大服務+愛民”=和諧的警民關系
作為營口市東大門的營口東站自2012年開通以來,出行旅客人數(shù)與日俱增,目前日平均客流量達8000余人次。巡特警大隊作為常駐車站的警力,保障著千萬群眾的平安、順利出行。
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他們主動上前攙扶、送往站臺;遇到問詢的旅客,他們耐心解答、明確引導;遇到受傷的乘車人,他們俯下身子幫忙換藥、纏繃帶,一絲不茍。
一次,正在營口東站巡邏執(zhí)勤的于勇接到一位女士的求助,她的一位親戚剛從北京做完手術坐高鐵回來,因傷口疼痛,希望有人到站臺幫助取一下攜帶物品。
接到求助后,于勇帶領幾名隊員馬上與站內工作人員取得聯(lián)系,為其開設“綠色通道”,在列車到來之前隊員們陪同該女士一同到站臺接站,并將病人送出了車站。
今年以來,在于勇的帶領下,巡特警大隊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87件次,破獲侵財類犯罪案件20余起,打掉黃賭毒窩點3個,抓獲犯罪嫌疑人百余人,挽回群眾經濟損失8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