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班人:本溪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當班日志:接聽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幫百姓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
3月7日,記者來到本溪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當班,體驗這里為群眾解答各類法律問題、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的工作。本溪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宋先權(quán)告訴記者:“我們整合了法律援助、法律咨詢、人民調(diào)解、公證、司法鑒定、司法考試、安置幫教等職能,結(jié)合‘一社區(qū)一村一法律顧問’機制,及時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法律咨詢解答、法律援助案件辦理、矛盾糾紛調(diào)處化解等多項法律服務?!?
記者(右一)同工作人員為來申請法律援助的市民提供服務
接熱線前先培訓
記者在這里體驗的第一個工作是接聽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
本以為這項工作比較簡單,可坐在接線員的位置上記者才知道自己是“想當然”了?!敖与娫挄r要說:您好!這里是本溪市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們幫助嗎?請講。聽不清時要說:對不起,有些問題沒有聽清楚,請再重復一遍好嗎?問題不能第一時間回答時要說:很抱歉,您咨詢的問題比較復雜,我現(xiàn)在答復不了您,我們會把您的問題轉(zhuǎn)到司法行政系統(tǒng)相關(guān)部門,我們會在兩個工作日內(nèi)給您答復?!北鞠蟹稍行?2348辦公室工作人員姜琦是記者的“老師”,一上來,姜琦就給記者講了一大堆的文明用語,他說:“為了規(guī)范熱線接聽工作,我們在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剛接通之時,就規(guī)定了接線員的文明用語,所以這些都是你需要背下來的。”
姜琦告訴記者,背下文明用語后才可以接聽熱線,接熱線的同時,一定要把當事人的姓名、聯(lián)系電話和訴求在電腦平臺上記清楚,這樣才能在第一時間解答并回復當事人。
邊接電話邊記錄不容易
培訓結(jié)束,記者剛上崗沒多久,電話鈴就響了起來。
記者懷著緊張的心情接起了電話。電話另一頭的當事人姓李,是一名女士,她打電話來咨詢勞務糾紛的問題。記者一邊夾著電話聽李女士的問題,一邊在電腦上打著字。
由于李女士的咨詢中涉及許多法律方面的問題,這讓記者這個“門外漢”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幸好剛才的培訓起了作用:“您所咨詢的問題屬于熱線的服務范圍,但是為了給您提供更準確的解答,又不浪費您的時間,我會先掛機,然后立刻查閱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10分鐘左右給您回電話答復,您看這樣行嗎?”
在得到李女士的肯定答復之后,記者趕忙向身邊的值班律師求助,值班律師聽了記者的轉(zhuǎn)述后,便給李女士回了電話,專業(yè)地解答了李女士的問題。光接聽這一個電話,記者就覺得腦門出汗。
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
當天下午,中心又走進一名前來進行法律咨詢和申請法律援助的大爺,記者跟著工作人員接待了他。
記者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先通過簡單交談了解了大爺?shù)那闆r,又認真查看了他帶來的資料,在工作人員初審認定此案屬于法律援助的范圍后,記者幫著收集了大爺帶來的身份證復印件等證據(jù)材料,隨后記者又幫助他填寫好法律援助申請表,對此,大爺連聲說著“謝謝”。只是簡單的工作,卻換來大爺連聲道謝,記者感受到了法律援助工作對弱勢群體的意義重大。
宋先權(quán)告訴記者:“一般來尋求援助的都是老年人、婦女或者農(nóng)民工等弱勢群體,為他們提供免費法律咨詢,維護他們的合法權(quán)益就是我們工作的主要內(nèi)容,而法律援助對這些當事人來說就是希望。”
經(jīng)過這一天的體驗,記者深深地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不僅讓法律服務與百姓“零距離”,更讓弱勢群體感受到了法治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