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出生的劉瑩,現(xiàn)在大連市工商局宣傳中心工作。1981年參加工作,先后任《旅順口報》《市場與管理》雜志編輯、記者;1996年,調(diào)到大連市工商局工作。
劉瑩說,她從小就喜歡看書,看各類的名著,其實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那也沒有關系,就當故事書來看。長大了些,開始喜歡散文、小說,現(xiàn)在,加入了紅盾隊伍,更多時候讀的是業(yè)務書籍,但并不覺得枯燥,反倒像開拓了一塊新的田地。
“我喜歡讀書,卻只鐘愛紙質(zhì)書籍。喜歡書本上的油墨氣息多于香水味道,喜歡觸摸書的封面和頁角多于鼠標的滾輪和冰冷的屏幕。喜歡那種真實的親密感。”
“記得以前就聽過,人丑就要多讀書,看似玩笑,其實卻頗有深意。我覺得,讀書帶來的美不是外在的,卻能經(jīng)得住歲月的考驗,耐人尋味。畢淑敏說過,讀書的時候,人是專注的,會不由自主地謙遜和聚精會神。長久的讀書可以使人養(yǎng)成恭敬的習慣,在生活中也會沿襲洗耳傾聽的姿態(tài);讀書的時候,也常常會會心一笑,為那些智慧和精彩,為那些英明與穿透,讓我們在驚嘆的同時拈頁展顏。所以生活中,善于傾聽和微笑的人怎會不美呢?”劉瑩笑著說。
平凡中的感動
□ 劉瑩
熱情開朗、潑辣能干的劉妤,每天早晨,總是精神飽滿帶著微笑來到食堂迎接大家,那犀利的眼神透著敏銳,更充滿了濃厚的愛意。在遼寧省戲劇學院深造6年的劉妤,曾經(jīng)是大連評劇團一名演員。如今,卻是大連市工商局一個從事食堂管理工作的管理員,大家都親切地稱她“阿妤”,她宛如花的芳香讓每一個路過的人都聞得到。
有一年冬天,在一個寒風刺骨的早晨,看著阿妤打著車燈準備出發(fā),她家小區(qū)的保安好奇地問:“姐,你是在哪個企業(yè)倒班,怎么每天走這么早啊?”阿妤聽了心里好一陣郁悶。可是她一到單位,看到同事們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心情就即刻好起來。去年冬天的一場大雪幾乎讓阿妤絕望了,在北風呼嘯中,她看見自己的車被厚厚的積雪蓋得嚴嚴實實,一個嚴峻的考驗擺在面前。怎么辦?阿妤從不輕易在困難面前妥協(xié),她沒有別的選擇,必須開車走。她費盡周折打開了車門,可蓋住車窗上的是冰凍著的雪塊,很難除掉,她好不容易用車上的工具鏟開了一條縫隙,兩只眼睛緊緊貼著車窗,平時10分鐘的車程她開了一個多小時,車就是在路上打著彎滑到單位的。一次,阿妤腰疼起不了床,她咬著牙,用床頭做支撐穿好了衣服,一步一步挪到車旁,艱難地打開車門卻上不去車。此刻,她真的不想上班了,但早晨員工們忙碌的情形讓她想到許多不能忽略的細節(jié)工作,強烈的責任心促使她必須上班。她忍著疼痛移動著身體,慢慢上了車,來到單位。此刻,腰痛已使她坐立不安,員工看到她煞白的臉色,都勸她回家休息,然而,她仍舊堅持著,直到3天后才有所好轉。
在生活中她把每位員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對困難的員工經(jīng)濟上資助他們。食堂有一名女職工,獨身帶著孩子,每個月的工資又不多,每當年節(jié),阿妤就自己陶錢給她買節(jié)日用品,幾年如一日;有一個職工家庭條件不太好,她看到后心里很不舒服,有機會就給他買些衣服,經(jīng)常給孩子買學習用品,過年過節(jié)買了東西還親自開車送到家里;有時過節(jié),她還要自己花錢買節(jié)日禮物,送給每一個員工。幾年來,阿妤支助食堂職工各種費用及扶貧款項近萬元。
阿妤的坦誠、熱情大家有目共睹。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阿妤就是用她的愛心、細心、熱心去感動身邊的每一個人,如今,阿妤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xù)做著這些雜務瑣事,她感到很愜意和滿足。在食堂管理這一枯燥無味的工作中,阿妤使自己的人生因此變得更為圓滿,更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