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遼寧長安網
主辦:中共遼寧省委政法委員會    承辦:遼寧法治報

凌海法治教育走出特色之路

來源:遼寧法制報 | 作者:記者 石健/文 通訊員 楊瀟/攝 | 發(fā)布時間: 2016-09-28 09:30
百姓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學到法律知識
 
  剛過去的夏天,正是農閑時節(jié)。以往,家住凌海市溫滴樓滿族鄉(xiāng)的村民老李早就聚上三五個親朋在家里打牌聊天。而今,他卻“拋棄”一切閑聊,吃了早飯就到當?shù)厮痉ㄋヂ牱▽W法。“這里普法有漫畫、快板形式,喜聞樂見,還能學到不少知識。”老李這樣說。



在學校,學生們說快板講法律
 
  從8月份開始,錦州市司法局深入到凌海百通集團,開展法治宣傳活動。錦州市司法局局長王鳳山出席了活動。活動現(xiàn)場,普法講師團成員以“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為主題,給企業(yè)員工講解了相關的法律知識。講座之后,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和法援中心的律師,就部分職工提出的社會保障、工傷鑒定、勞資等法律問題耐心地給予解答。通過此次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廣大職工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進一步提升了企業(yè)依法經營、依法管理和規(guī)避法律風險的水平,為打造和諧穩(wěn)定的勞動關系、促使企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到底是啥“魔力”能夠吸引村民、企業(yè)職工如此學法,凌海市司法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在普法工作中絕不走形式,沒有硬性要求,普法以形式取勝。“今年,凌海市結合群眾生產生活,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條具有凌海特色的法治文化發(fā)展之路。”
 
  近年來,凌海市司法局以“六五”普法為契機,凌海市針對不同對象、不同行業(yè),將法治文化與機關文化、行業(yè)文化、社區(qū)文化、鄉(xiāng)村文化、校園文化有機結合,營造“出門有法、抬頭見法、知法守法、辦事循法”的良好法治文化氛圍,對639名宣傳員和普法骨干進行強化培訓,首先打造了一支強有力的普法隊伍。
 
  凌海市司法局作為凌海市農村法治文化建設的牽頭單位,領導帶動了一系列載體活動。一是普法資料進農家。7月23日起,近13萬份宣傳材料在第一時間內進村入戶;二是普法專項活動進農家。全市各司法所聯(lián)合公安派出所、紀檢、宣傳、農業(yè)、工業(yè)、共青團、婦聯(lián)、交通等部門,開展送法下鄉(xiāng)活動,累計發(fā)放宣傳資料170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詢6000余人次;三是人民調解進農家。組建各轄區(qū)調委會,充分發(fā)揮人民調解網絡和人民調解員作用,堅持“一月一排查”制度,有效維護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和諧穩(wěn)定;四是法律援助進農家。依托村(屯)法律援助中心戶開展老、婦、幼、弱群體的援助工作;五是法律顧問進農家。邀請律師事務所律師當村民的法律顧問,到田間地頭幫助農民起草有關法律文書,并為村民進行答疑解惑;六是法律服務進農家。組織100名志愿者覆蓋到100個行政村。通過活動,農民法律意識得到了增強,普法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實效。
 
  凌海市司法局全力打造普法“陣地”。實施“普法服務、人民調解、法律援助”中心戶建設工程,目前已實現(xiàn)中心戶(站)掛牌680處,基層民主法治組織陣地的建設初步形成。以村為單位,設立學習教室,由宣講團成員為村民集中教學,重點普及活動中要求的10部涉農法律,建成法制文化宣傳平臺陣地。明珠法治文化廣場第一期工程已經竣工,凌海市大凌河街道辦事處的四桶、凌河、蔡家村,閻家鎮(zhèn)的艾家村,公路運輸管理所等部門和單位的法治文化廣場及長廊建設已經完成,目前正對外開放。法治文化廣場為凌海市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治觀念和法律素質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各村開展“法治文化一條街”的試點建設,法治文化創(chuàng)新陣地形成了廣大農村的一條亮麗的法治文化“風景線”。



凌海市法律援助中心來到凌海市溫滴樓滿族鄉(xiāng),以文藝匯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送法進鄉(xiāng)村,并發(fā)放法律常識傳單1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