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邵艷梅調任遼陽市文圣區(qū)東京陵街道黨工委書記,面對轄區(qū)層出不窮的矛盾糾紛,她堅持法理情相結合,用平等、公正、法治的調解原則,以一名人民調解員的身份,解開百姓的心結。從那時起,她的身影遍布了東京陵街道的大街小巷,她依法、公正、廉潔、務實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百姓的心中。
邵艷梅
“調解日”解百姓難題
工作中,邵艷梅經常以一名普通調解員的身份,開展矛盾排查和人民調解工作。尤其是文圣區(qū)每個月的“人民調解日”,活動當天,無論如何她都會放下手頭的工作,以調解員的身份主動參與調解工作。她還會邀請區(qū)法院工作人員、律師協會的朋友一同參與調解。經過3年多的努力,轄區(qū)遺留多年的、復雜的矛盾糾紛得到了解決,也讓“人民調解日”這項惠民活動真正為百姓排憂解難。
前不久,轄區(qū)居民李某找到她,希望自己的案子能在“人民調解日”得到解決。原來李某的母親胡某于1990年帶著8歲的李某嫁到王某家。二輪土地承包時,李某的承包地與母親和繼父(王某)的承包地分在一起。2009年12月胡某去世,其后,繼父王某一直種著李某的地,但沒給承包費?,F在李某想要回自己從2011年到2018年的土地承包費一共4000元,李某雖多次要求,但因各種原因沒能得到錢。
邵艷梅考慮到這是繼父與繼女之間特殊的家庭糾紛。為了能讓雙方更明確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邵艷梅請到了遼陽市文圣區(qū)人民法院的3名工作人員,讓法院工作人員給雙方講解法律中關于繼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經法官普法,繼女了解到有贍養(yǎng)繼父的義務,繼父也認識到自己有不對的地方。“人民調解日”后,繼父王某答應分3次將土地承包費交給繼女,繼父與繼女之間的關系得以緩和。
抓住時機化解矛盾
身為東京陵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一員,邵艷梅說自己就是調委會的“觸角”。日常工作中,邵艷梅在每一次入村(社區(qū))走訪和到企業(yè)調研時,都會排查矛盾焦點問題,及時掌握來自各村(社區(qū))、企業(yè)的動態(tài)情況,積極預防矛盾糾紛的激化,充分發(fā)揮調委會在調處矛盾糾紛中的主力軍作用。
有一次,邵艷梅到東京陵街道迎水寺村調研,了解到村里有一起至今沒有調和的矛盾糾紛。村民黃某在地里燒荒,把孫某家9棵蘋果樹的葉子烤黃了。同年,黃某給自己家玉米苗打農藥,使孫某的麻籽受傷。孫某多次找到黃某要求賠償無果。憤怒之下孫某揚言要與黃某拼個你死我活,村里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
邵艷梅了解情況后,將此事上報給調解委員會,并邀請文圣區(qū)法院審判庭法官參與研究調解方案。隨后,她和法官專程找到黃某、孫某二人,調解中,邵艷梅以多年鄰居之情勸說二人,這讓孫某有些動容,他悄悄地對邵艷梅說:“我就是想讓他認識到錯誤,不能犯了錯還覺得自己有理?!鄙燮G梅覺得轉機來了,她讓法官以法律為依據向黃某擺事實講道理,黃某自知理虧,愿意賠償。最終二人握手言和。
防疫不忘調解員職責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邵艷梅的工作更忙了。奮戰(zhàn)在防疫一線的她不忘自己的調解員身份,有的居民在疫情期間生活不便情緒激動,她一邊叮囑工作人員要安撫不要斥責,一邊以電話、微信的方式向大家講解政策,了解需求,更用細致的服務巧妙化解了居民們的焦躁情緒。
幾年來,邵艷梅共參與調解各類糾紛418起,調處率100%,調解成功率達到98%以上,用自己的誠心、恒心、耐心鑄就了新時期人民調解員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