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替人答“到”月賺千元
近日,記者調查發(fā)現,高校有償“替課”現象悄然成風,而“替課”者大多是學生。“替課”已經逐步發(fā)展成為校園中的一條灰色產業(yè)鏈。
周五下午是找“替課”高峰期
記者調查發(fā)現,在沈陽多數高校里,都存在有償“替課”的現象,有學生反映,不止是本科生,個別高校碩士替博士有償“替課”也有所耳聞。
某高校大三學生小城(化名)告訴記者,他們學校有專門的QQ“替課”群,現在已經發(fā)展出8個群了,每個群都有500名成員,且群內明確通知:“可以找人替課、答到,條件自己商量。”
記者從小城的手機QQ群里看到,她加入的“替課”群代號是8,因為之前的7個群人員已滿,這個QQ群內已有490人,記者翻閱之前的聊天記錄發(fā)現,一般早上和周五下午找人“替課”的頻率較高。
記者在近日的聊天記錄中看到,11月18日是周五,在12時32分的時候,一位女生在群里發(fā)消息稱:需要下午第一節(jié)“替課”,15元,需要兩個女生。不到2分鐘,這位女生發(fā)消息稱找到了。
小城告訴記者,這說明在群里“替課”的同學已經加這位女同學的QQ為好友,她們通過QQ私下聯系,包括上課的時間、地點,如何給錢。
12點40分,另一位女生發(fā)消息求替第四節(jié)體育課,三分鐘后她表示已經找到。
12點56分,一位女生求下午第二節(jié)找“替課”,隨即一分鐘之內就稱已找到。
下午1點05分,一位同學表示要找一位下午第二節(jié)“替課”,女。10分鐘之后表示已經找到。
小城說,一般周五下午不少同學都回家了,或者出去玩了,所以找“替課”的就比較多。
15元點名可走 20元要上一節(jié)課
據小城說,價格都是他們私下談,一般15元是老師點名后就可以走了,20元是要替人上滿一節(jié)課的。
“替課”的都是自己身邊的同學,比如說這節(jié)課這位同學沒課,正好群里有人找人“替課”,他就可以去,還能賺錢。也有一些的大四的同學,因為大四本身就沒有很多課,所以他們時間很充裕,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為其他同學“替課”。
找“替課”的人通常分為三類:一種是富二代,不愿上課的;另一種是在學校外面做事,找人在校內替自己上課騙文憑的;還有一種是臨時有事偶爾找人“替課”的。而那些“替課”者一方面可以賺點錢,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課堂上看書,做自己的事情,一舉兩得,啥都不耽誤。
記者發(fā)現,在這個群里,大學生找人“替課”的課程多為體育課、體育考試、公共課等,這類課程老師與學生不熟,或是人數多不便于清查人數,這樣的條件有利于“替課”現象的滋生。
除了“替課”,記者發(fā)現群里還可以提供帶飯、代取快遞、代簽到、代考試等服務,可謂是一應俱全。而群成員的昵稱基本沒有真實姓名,昵稱多為可以提供什么服務和空閑時間之類的信息。
上課答個“到” 一個月能賺1000元
通過小城,記者聯系上一位叫小慧的同學,她經常為同學們“替課”,她告訴記者,她是大四學生,剛剛通過碩士研究生復試,被預錄取?,F在除了準備畢業(yè)論文,基本不用上課了。業(yè)余時間多了起來,她就琢磨找兼職,可又不想到校外去,于是就想到了“替課”。
小慧說,每次老師點名,她總是飛速地答個“到”,然后低下頭,盡量不引起老師注意。
當記者詢問是否需要做筆記時,小慧表示,一般“替課”就是幫人答到,要求做筆記的很少。甚至也不需要發(fā)送上課照片來證明上課到場。至于付款方式,課后可以通過支付寶或者聊天紅包的方式把錢打過來,整個過程雙方無需見面。
在她看來,“替課”不需要任何體力勞動,坐著就能掙錢,是一個高性價比的兼職。
小慧說要時刻留意QQ群,因為有好幾次不錯的“生意”,因為自己沒有及時瀏覽,而被別人搶走了。
小慧說,一個月下來給別人“替課”可以賺到1000元左右,幾乎可以賺回一個月的餐飲支出。
“替課”同學被攆出課堂
替人上課能否會被老師識破是“替課”雙方都比較擔心的問題,因此,很多人只在選修課或者重修課等公共科目才會找人幫忙上課,“替課”的學生需要提前問好這個老師認不認識學生,帶了幾年學生,如果老師跟學生很熟的話就不能幫忙答到,只是去湊人數,人數湊得多了,老師也就不會點名了。
也有過“替課”者被任課老師戳穿而攆出課堂的經歷。小城告訴記者,有一次一位同學沒來上課,是一位不認識的男生坐在教室內,結果老師在點名的時候發(fā)現這位男同學根本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人,就問他是誰,來干嘛。那位男同學說來上課啊,老師又問他是哪個專業(yè)的替誰上課。那位男同學不敢回答是替誰,如果說了那個人是要被處分的,就等于是害了“雇主”,所以他一直不說話。后來那個老師讓他離開課堂,不許再來了。
有學生反對“替課”
在采訪過程中,也有一些同學對找人替上課這一現象持反對態(tài)度。
小城告訴記者,他上大學三年來只找過一次“替課”,那是他真的臨時有事,無法上課,沒有辦法的時候才找的“替課”,在他看來,花了那么多年時間讀書考大學,好容易上了大學還要花錢找人替自己去上課,那大學考得還有什么意義呢?
小趙同學表示,自己絕對不會找人替自己去上課,他對這種行為也很反感,“上大學本就是來學習的,我還經常會因為仰慕某個老師而慕名去聽課,知識想學都學不過來,更不會花錢找人替我去學習。”
小張同學說:作為學生就應該做學生該干的事兒,連課都不上,以后還能做什么?
老師:不良風氣必須遏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講述了自己的一次經歷。這名老師說,有一次她在課堂上點了一個有些印象的學生的名字,想讓他來回答問題,可當學生站起來后,她卻吃了一驚,因為站起來的人根本不是她認識的那個人,而且印象中她也沒見過這個學生。
“其實上人數較少的專業(yè)課時,誰來了誰沒來我一進教室就能看出來,畢竟當了這么多年老師,而且這樣的專業(yè)課學生出勤率還是不錯的??缮洗笳n時學生就認不全了,再加上替人上課的,就更難分清了,一天上好多堂大課,把學生全都記住也不太可能。更何況學習的事不能靠點名抓,還是要學生提高自覺性。”
“學生花錢雇人上課是自欺欺人的表現,高校本身就是塑造學生價值觀念的地方,既想要學分拿文憑,又不肯腳踏實地上課學習,這是一種投機取巧行為,同樣也在破壞社會誠信體系。找人“替課”的學生表面看省下了時間做了自己認為更有用的事,實際上,在學校學習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投機取巧形成習慣,對學生今后步入社會有著潛在的不良影響,受害的最終還是學生自己。”
■高校應對:
找人“替課”的學生按曠課論處
大學生找人“替課”的現象如此火爆,高校該如何應對?
記者了解到,在教育部2005年頒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十七條明確規(guī)定,學生不能按時參加教育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活動,應當事先請假并獲得批準。未經批準而缺席者,根據學校有關規(guī)定給予批評教育,情節(jié)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
記者走訪了多所高校發(fā)現,對于學生曠課的處理,高校都有十分嚴格的管理制度。
不少高校有明文規(guī)定,如:一般每次曠課會扣除兩分;曠課累計超過三分之一不能參加考試;一學期累計曠課達到一定學時,將會根據時間長短被嚴重警告、留校察看甚至被開除學籍(不同高校規(guī)定不同,有60節(jié)、72學時等)等不一樣的處罰。
不同高校、不同學院、不同的老師,對于綜合測評的規(guī)定有不同,對于曠課的處理也有不同。某知名高校的必修課老師就在開學之初給同學們說明將進行嚴格考勤,遲到早退一次扣2分,曠課一節(jié)扣3分,3次曠課總評不及格,5次曠課取消期末考試成績。
但記者發(fā)現,對于“替課”方面,大部分高校沒有這方面的明文規(guī)定。不少高校教務處坦言,如果發(fā)現這樣的情況,就會對找人“替課”的學生按曠課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