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就加一個群,一趟法院沒去,官司就結了!太方便了!”訴訟當事人孫某在參與沈陽市蘇家屯區(qū)人民法院林盛人民法庭主持的線上調解后,對法庭提供的便利方式表示贊賞。
近日,孫某得知其因交通事故糾紛被起訴至法院,且經(jīng)交警部門認定負事故全部責任,需賠償對方車輛各項維修費用2000元。接到法院電話后,孫某犯了難:到法院參加訴訟路途遠、時間緊。
辦案法官劉芳經(jīng)過認真查看卷宗,發(fā)現(xiàn)該案事實清楚、訴訟標的不高,有調解的可能性,且雙方當事人一方在沈陽市遼中區(qū),一方在遼陽市,為方便他們快速化解糾紛,遂確定了通過微信群開展線上調解的辦理方案。
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法官助理龔會在做好各類證據(jù)電子掃描、微信調解記錄話術等多種準備的基礎上,建立了法官、法官助理、當事雙方共同參與的微信群,通過群眾最便利、最熟悉的方式開展線上調解。
劉芳在辦案過程中多次與當事人溝通,并針對心結釋法析理,充分讓雙方交換意見,耐心引導促使雙方成功達成還款合意,并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支付完畢。至此,該案在當事人無交通成本、幾乎無時間成本的情況下順利調解結案。雙方當事人均對法官表示了誠摯的感謝。
“我們多做一點點,群眾便利一大截。”劉芳表示,“這樣靈活的調解方式相較傳統(tǒng)調解需要我們做更多準備工作,但人民群眾在‘便民利民’中切實感受到了法治的正義與溫度。”
據(jù)悉,近年來,為方便群眾參與訴訟,蘇家屯區(qū)法院提供了多形式、多渠道的線上司法服務,群眾可以通過網(wǎng)上立案、線上調解、云審判等多種形式參與訴訟活動。林盛法庭作為距離群眾最近的“末梢神經(jīng)”,結合工作實際,遵循“調解優(yōu)先、能調則調、調判結合”原則,嘗試采取入戶調解、線上調解等多種符合轄區(qū)群眾需要的便民利民訴訟措施,有效發(fā)揮調解在審判工作中快速、高效的作用,真正讓司法服務與群眾“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