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吉林省公主嶺市人民法院環(huán)城人民法庭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主題,不斷探索道路交通糾紛處理新思路,通過調解前置、多調聯動、鑒定靠前、完善損害救濟等工作方式,積極打造道路交通糾紛處理“三車道”新模式,建設以審理道交糾紛為主的綜合性人民法庭。2023年,環(huán)城人民法庭獲評全省法院首批“楓橋式人民法庭”、長春市“楓橋經驗”先進典型單位。
打造特色品牌拓寬多元解紛“多車道”
“我本來以為要去環(huán)城人民法庭起訴肇事方呢,沒想到在交警隊就解決了這起糾紛,而且針對保險問題還有專人進行解答,真是太方便了!”不久前,來交警隊處理交通事故的王女士對環(huán)城人民法庭設立的道交巡回法庭的辦案效率贊不絕口。
為拓寬道路交通糾紛化解的渠道,環(huán)城人民法庭聯合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制定了《交通事故矛盾糾紛一體化解工作方案》,在交警大隊設立了道交巡回法庭,通過前端介入,真正實現源頭治理。
“2023年初,環(huán)城人民法庭被省銀保監(jiān)局確立為財產保險糾紛訴調對接試點,在道交糾紛調解中引入專業(yè)法官、省保險行業(yè)協會、市法學會保險法研究會和公益律師提供咨詢服務,在糾紛進入訴訟程序前開展訴前調解工作,并及時進行司法確認,實現了交通事故糾紛從定責、調解到司法確認的‘一站式’服務?!钡澜谎不胤ㄍサ脑V前調解員張曉春說。
截至目前,調解成功并當場履行道交糾紛458件,成功率達96.7%。
確立救助機制?駛入道交解紛“寬車道”
“我丈夫傷得這么重,需要那么多醫(yī)藥費,我真是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多虧你們的救助,幫助我們渡過了難關,太感謝你們了!”這是一起交通事故當事人劉某的妻子眼含熱淚對環(huán)城人民法庭庭長李佳宏說的話。
2023年5月,李某駕駛貨車撞到了行人劉某,造成劉某重傷住院,生活不能自理。李佳宏受理案件后,帶領助理、書記員對雙方進行調解。同時,考慮到劉某傷情較重,醫(yī)療費數額比較大,于是啟動了道路救助基金先行墊付機制,對劉某的醫(yī)療費進行墊付,解決了劉某家的燃眉之急。
2023年初,公主嶺市人民法院與公安局、平安保險公司(道路救助基金管理者)召開聯席會議,確立了道路救助基金先行墊付機制。對于劉某這種被救助人家庭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由救助基金先行墊付,保障了當事人的最大利益。
依托訴前鑒定?開啟爭議解決“快車道”
道交糾紛大多涉及傷殘等級、三期等鑒定。環(huán)城人民法庭打破以往常規(guī)訴訟審理程序,將司法鑒定前移,引導當事人訴前提交鑒定申請書,協調司法輔助部門組織開展鑒定,有效提升了道交糾紛化解的整體效率。
經法院訴前委托的訴前鑒定有效避免了單方委托鑒定證明力較弱的弊端,讓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更為明晰,能夠有效提高調解成功率和保險理賠速度。
“經過鑒定但未能在訴前達成調解協議的案件,案件爭議焦點已基本固定,進入訴訟程序后,法官能夠對案件進行準確的繁簡分流,有效縮短案件審理周期,提高糾紛訴前、訴中化解的效率。”公主嶺市人民法院副院長李洪鋼說。
2023年至今,環(huán)城人民法庭開展道交糾紛訴前鑒定157件,推動訴前調解成功71件,通過訴前鑒定促進道交糾紛平均辦案天數縮短至26.33天。
打通治理末梢?共建基層解紛“立交橋”
“這個糾紛折磨我一年多了,沒想到能這么快就有結果,太感謝法官了!”近日,在公主嶺市南崴子街道房身崗子村委會的智慧便民“微法庭”里,剛剛索賠成功的李女士激動不已。
2023年,李女士的兒子因車禍致10級傷殘,李女士找保險公司索賠,但因賠償金額未達成一致,事情拖延至今。前不久,李女士向法官吳英華咨詢。了解案情后,吳英華發(fā)現該案事實清楚且賠償金額爭議不大,于是立即啟動聯調機制,攜手市保險法學研究會及轄區(qū)派出所、司法所的工作人員,在環(huán)城法庭通過電腦視頻連線到當事人所在村落的智慧便民“微法庭”,對雙方當事人開展調解工作,很快促使雙方達成了一致賠償意見。至此,困擾李女士一年多的煩心事終于解決了。
2023年,環(huán)城人民法庭結合“無訴示范村”創(chuàng)建活動,設立了智慧便民“微法庭”,充分發(fā)揮智慧便民“微法庭”便利當事人的作用,與轄區(qū)派出所、司法所形成“一庭兩所”工作合力,攜手相關部門高效及時解決基層矛盾糾紛,打通治理的神經末梢。同時,群眾還可以通過智慧便民“微法庭”進行法律咨詢、普法宣傳等多項業(yè)務,節(jié)約了因時空局限所產生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將司法紅利送到了群眾的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