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司法局辦事大廳,坐班律師隨時為來訪群眾解答法律難題,這一制度已經持續(xù)了大半年,全縣42名律師無人缺席。在律師們看來,只要到了司法局,就是“彪哥愛心團隊”的人。5年前,本報開始關注“彪哥愛心團隊”。5年后,“喜迎十九大·平安遼寧行”采訪團再次來到阜蒙縣,人依舊,但法治進程日新月異。
“年初以來,在阜新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阜新市政法機關按照中央、省委政法工作會議部署,認真貫徹落實‘1353計劃’,牢牢把握做好黨的十九大維穩(wěn)安保工作這條主線,忠實履行維護社會大局穩(wěn)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三大職責使命,切實推進維護社會穩(wěn)定、深化平安建設、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深化司法改革、加強政法隊伍建設五項重點任務,為推進阜新轉型升級和政法事業(yè)發(fā)展進步提供了有力保障。”問起如何落實“1353計劃”,阜新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付志宏的回答鏗鏘有力。
如今的阜新,需要轉型升級,同心同德則是求得平安“最大公約數”的基石。
“彪哥愛心團隊”的大踏步前進正是阜新市平安建設不斷前行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阜新市副市級以上領導干部、縣區(qū)四大班子和市直各部門“一把手”共106名領導干部包保全市63個鄉(xiāng)鎮(zhèn)、32個街道、11個管委會,縣區(qū)副縣級干部包保重點村、社區(qū),實現了領導干部承包鄉(xiāng)鎮(zhèn)(街道)、重點村(社區(qū))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市已化解各類信訪積案79件,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1409件。領導包片包案啃信訪“硬骨頭”并不是阜新人的首創(chuàng),但阜新卻將這項制度落實得扎實有序,切實消除了很多影響穩(wěn)定的因素,進一步拉近了干群關系。這不但體現了各級領導干部的擔當精神,更體現了阜新市委、市政府推動平安建設不斷深入的決心和勇氣。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凝心聚力、同心同德,現如今,阜新人正以這種姿態(tài)破解著社會治理的道道難題。而阜新公安的“網絡110”就是其中的一項重大突破。記者掃描“110報警客戶端”二維碼,一鍵報警、精度出警等功能,直觀、高效。與傳統(tǒng)電話110接報警相比,出警速度至少提升50%。更重要的是,完善高效的警務指揮處置體系,提升了一線作戰(zhàn)單元的服務、控制和打擊能力,使阜新公安更加有效地服務民生、服務社會、服務經濟發(fā)展。
平安穩(wěn)定,離不開政法系統(tǒng)的主動作為、主動服務。這種主動意識,已經成為阜新公證處的工作理念。從傳統(tǒng)業(yè)務轉變到新型業(yè)務,“你辦證,我找證據”已經成為公證處的響亮口號。16000多件的全年辦證量,是扎實的工作成績,更是主動服務的集中體現。
平安建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生可以說是社會治理中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借助民生工作和公共服務,政府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動員社會力量,讓更多的主體加入到政策形成過程中,政策的效率、效果均因多元主體的參與而提高。這是共識,更是內在邏輯。
放眼阜新,曾經的煤都,正著眼供給側改革;曾經頭頂“貧困遼西北”的帽子,如今正在脫貧摘帽。對于阜新市委政法委而言,落實“三大專項行動”,自然需要綱舉目張,自然需要尋求“最大公約數”。對于阜新而言,開展社會矛盾糾紛化解行動就是平安阜新的基礎,就是實現平安阜新、法治阜新的“最大公約數”,更是177萬阜新人的最大共識。
昔日,阜新因“物阜民豐,煥然一新”而被稱作阜新。如今,阜新正在以平安建設為抓手,站在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起跑線上,穩(wěn)中求進,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