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陜西省米脂縣發(fā)生一起惡性砍殺學生事件,造成9名學生死亡、10人受傷,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痛定思痛,許多專家學者深入分析事件原因,查找癥結,對如何加強中小學生安全保護工作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所以本期老編要跟朋友們討論的話題是——如何加強中小學生安全保護。
今天我們請來的嘉賓是師范大學的吳教授、徐教授、李教授、康教授和張教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
“4·27”慘案發(fā)生后,專家呼吁要加強未成年學生安全教育,教會學生如何辨別周圍復雜環(huán)境,提高預判能力,掌握緊急逃生和避險技巧。老編請吳教授就此說說看法。
吳教授:我認為提高學生對危險環(huán)境的預判能力,掌握緊急逃生和避險技巧應該來自校內和校外兩個方面。我們不妨借鑒一下國外的先進經驗。
比如在校內,英國政府頒布的《兒童十大宣言》就大受家長熱捧,它實際上是英國政府對兒童的安全教育指南。具體內容包括:安全的權利,告訴孩子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保護自己身體的權利,告訴孩子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生命第一的權利,告訴孩子生命第一,財產第二;向父母講真話的權利,告訴孩子小秘密要告訴媽媽;拒絕毒品與危險品的權利,告訴孩子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與陌生人打交道的權利,告訴孩子不與陌生人說話;緊急避險的權利,告訴孩子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踢人、咬人、撒謊、砸東西,目的就是奪路而逃;面對侵害不遵守諾言的權利,告訴孩子不要保守壞人的秘密;對壞人可以不講真話的權利,告訴孩子壞人可以欺騙等等。
同時英國政府為了有效保護校園安全,從幼兒園到高中,英國的每所學校(幼兒園)都設有一名荷槍實彈的警察。他們會待在一個單獨的房間里,保持警覺,隨時行動。此舉除能有效應對“暴力學生”外,對社會上企圖傷害學生的行為也能形成震懾。
在校外,英國教育部門向學生家長提出明確要求,告知他們肩負著“安全責任”。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要求家長統(tǒng)一接送,家長必須把孩子送進校門,放學后老師和孩子在學校操場的固定區(qū)域等候家長來接等等。
好,謝謝吳教授。
說到加大對校園周邊治安環(huán)境的治理,一些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學生保護、應急疏散和積極避險預案。老編請徐教授談談意見。
徐教授:這個建議非常好。我認為在這一基礎上應該立法,以確保校園周邊治安環(huán)境的絕對安全。在這方面,美國政府把立法確定校園安全提升到戰(zhàn)略的高度。早在1987年,美國政府就制定和頒發(fā)了《美國校園安全守衛(wèi)法令》,規(guī)定學校必須每年發(fā)布校園安全政策的實施情況和校園內發(fā)生違法犯法行為的數(shù)據(jù)。1994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美國2000年教育目標》,將“安全的學?!倍?項國家教育目標之一。美國關于校園安全的立法還有《校園禁槍法》《改善校園環(huán)境法》等,各州根據(jù)具體情況也有自己的立法。
此外,美國中小學的校園安全保衛(wèi)工作處于外松內緊的狀態(tài)。96%的公立學校要求來客登記;80%的公立學校實行封閉的教學環(huán)境管理; 39%的城市學校配備金屬探測裝置;一些學校還安裝計算機系統(tǒng),能夠儲存學校員工、學生的全部資料和相片。如果不是老師和學生,在學校里活動必須佩戴標明身份的標簽,例如“家長”“志愿者”等。放學時,學校附近一般會出動交通協(xié)管員,幫助維護秩序。許多學校聘請當?shù)氐木鞄椭朴喰@安全計劃,處理校園安全事故,并且特別重視志愿者在維護學校安全中的作用。同時,學校在遭遇安全威脅時也會隨時給家長以安全提醒,防患于未然。
好,謝謝徐教授!
針對“4·27”慘案,專家呼吁在校園周邊重點地區(qū)和上下學等敏感時段加強保安力量,借助社會力量,建立由民警、保安、家長、教師、治安志愿者組成的學生安全防護網(wǎng)。老編請李教授就此再做點補充。
李教授:我再提四點建議。一是學校和家長聯(lián)手。這方面可借鑒韓國的經驗。韓國推行家校聯(lián)手制度,上學及放學時,學校會安排專門的老師維持校園門口治安,家長們也會輪流做志愿者,協(xié)助校方維持校園周邊交通安全。二是要培養(yǎng)孩子遇險后逃生的意識和能力。從幼兒園開始,韓國學校每年都會組織3至4次消防安全演練,使孩子們從小就學會在危急情況下能迅速而有秩序地逃生。三是為受傷害的師生及時提供補償。韓國自2007年9月起施行“有關預防學校安全事故及補償法律”,主要內容包括:政府有關教育管理部門應優(yōu)先支持安全方面的預算,每年兩次以上對學校安全設施進行檢查,同時對師生進行預防校內安全事故的教育。另外,韓國教育委員會按地域設立學校安全補償共濟組織,使管轄區(qū)內的師生都能加入學校安全保險,發(fā)生安全事故時能得到相應補償。總體上說韓國的社會治安較好,但針對學生的惡性事件也時有發(fā)生。2009年,韓國先后發(fā)生數(shù)起針對女學生的惡性騷擾事件,之后校方和家長都加大了針對學生人身安全的防范和教育力度。校方增加了校園周邊的攝像頭數(shù)量和保安的人數(shù),家長們紛紛為學生購買可隨身攜帶的安全防范設備,如噴霧劑、報警設備等,起到了一定的預防作用。
好,謝謝李教授!
“4·27”慘案發(fā)生后,專家建議應盡快建立學生上下學的專門通道,以確保學生的絕對安全。老編請康教授說說看法。
康教授:據(jù)我所知,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應該是阿根廷政府實行的警民共建“校園安全通道”制度。大家可能還記得,2003年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曾發(fā)生一起令人震驚的案件,一名叫盧西拉的女中學生在學校附近遭到歹徒強暴并被殺害,這起案件給阿根廷的校園安全敲響了警鐘。布宜諾斯艾利斯和附近地區(qū)隨后建立了一個由警察、交通安全人員以及商販組成的“校園安全通道”,共同維護校園安全,取得了積極成效,學校和周圍地區(qū)的惡性犯罪案件明顯下降。在這個“校園安全通道”中,每到上學和放學時間,都會有警察以及交通安全人員在校門口及附近地區(qū)值勤。在學校附近經營的商販也被邀請加入到校園安全體系,擔當起流動崗哨的職責,協(xié)助警方密切關注校園門口的可疑人群,并隨時為遇到緊急情況的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另外,新加坡的保安站崗巡邏制度也不錯。新加坡教育部和國家安全協(xié)調秘書處定期對全國校園安全狀況進行評估,為保證學生上下學安全,采取學校安裝閉路電視和安排保安在學生上下學必經之路站崗巡邏等措施。眾所周知,新加坡的犯罪率在全球排名是很低的,發(fā)生校園安全案的幾率非常低,這和新加坡嚴厲的法律制度是密切相關的。因為在新加坡犯罪成本極高,罪犯不僅會失去自己的工作,也會失去社會的信任,有過案底的人在這個國家是很難生存的。
好,謝謝康教授!
如何加強校園周邊安全,在座的朋友們有什么好的建議,老編請大家各抒己見。
@鋼鐵俠:殺害手無寸鐵的學生,真是禽獸不如,建議執(zhí)法部門加大對這些人的打擊力度。
@健康人體:如果這些人精神不正常,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精神病患者的管理。
@斯蒂芬:街道辦事處應該及時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工作,發(fā)現(xiàn)不穩(wěn)定因素及時化解。
好,謝謝大家!
目前,制造“4·27”慘案的犯罪嫌疑人已經落入法網(wǎng)。據(jù)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在上學時經常被同學欺負,成人后產生了報復心理。這又牽扯到了校園欺凌問題。如何預防校園欺凌?老編請張教授說說。
張教授:應該說發(fā)生校園欺凌的原因很復雜,關鍵在防范。學校要切實肩負起教育管理的責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園暴力;經常對學生進行青少年保護相關法律知識教育;加強青少年學生心理知識教育和心理技能訓練,提高學生處事經驗和能力;家長要承擔起預防校園暴力的責任;看管好孩子遠離暴力游戲、暴力性動畫片及電視??;不要沉迷于網(wǎng)絡;給予孩子更多家庭關愛、注重和孩子的溝通與交流。尤其對單親家庭的孩子,更應付出更多的關愛,避免產生自卑、孤僻性格;平日教育孩子時,不要采用打罵等極端行為,否則會對孩子心理造成負面影響。
我們不妨看看德國是怎樣預防校園欺凌的。針對校園暴力,德國引入 “動態(tài)風險分析系統(tǒng)”,學校收集行為異常學生的相關信息,借助軟件加以分析,計算出某名學生暴力傾向的嚴重程度,以便掌控。有些學校還讓學生們學拳擊、武術,以此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衛(wèi)能力。德國要求所有學校安裝警報裝置,一旦發(fā)生險情,將及時發(fā)出警報信號。在波茨坦市,每位老師都可以在險情發(fā)生時通過手機啟動特定號碼,激活警報系統(tǒng),警報聲可響遍教室、走廊、運動場館。除了增添高科技安保設備之外,德國還注重加強處理機制的建設。在黑森州,許多學校都設立了危機處理小組,按照統(tǒng)一下發(fā)的《危機情況下的處置》手冊,面對槍擊等突發(fā)暴力事件時采取正確的保護措施。此外,學校、教師之間還會約定特定的暗語,在險情發(fā)生時彼此發(fā)出警報并采取關閉教室門窗等保護措施,盡可能不讓學生知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