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在“上下同心、盡銳出戰(zhàn)、精準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時代群像中,脫貧攻堅一線女干部的身影格外動人。巾幗不讓須眉,在遼寧政法戰(zhàn)線中沖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她們,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悉心服務貧困群眾,從點點滴滴辦好各類惠民實事,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留下了無數感人的故事。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來臨之際,本報推出特別策劃報道,向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巾幗英豪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節(jié)日的問候。
【一本日記】她的選派日記里寫滿親情
巾幗檔案:崔濤 營口市中級人民法院法警支隊二級警長、駐蓋州市青石嶺鎮(zhèn)“第一副書記”
百姓評價:跟法院選派來的女干部聊天,像跟自家閨女說話一樣,不見外,親!——蓋州市青石嶺鎮(zhèn)三塊石村村民王某珍
崔濤(前排左二)帶領鎮(zhèn)、村干部和“第一書記”共同學習
3月4日,崔濤的選派日記寫得滿滿當當。
上午,開換屆選舉動員會。午休,學習“學習強國”。下午,與在生活上有心結的選派干部談心,緊跟著把3月份的黨費收齊,抽空與鎮(zhèn)黨委書記侯旭東聊聊工作……普通一天,腳下沾泥,樂此不疲。
2018年5月,崔濤被選派到蓋州市青石嶺鎮(zhèn),駐鎮(zhèn)初始,各個村的黨建工作亟待加強。經過近3年的努力,各個村黨建工作有序開展,原有的兩個薄弱渙散村也已摘帽。崔濤一心撲在工作上,帶領青石嶺鎮(zhèn)13名駐鎮(zhèn)、駐村干部開展各項工作,被評為2020年度優(yōu)秀駐鎮(zhèn)干部。
崔濤是鎮(zhèn)里的“知心姐姐”,三句話能嘮到心坎上,而最讓記者感動的是她的日記,字里行間的點點滴滴,不僅有著田埂地頭的酸甜苦辣,還有著家國情懷。
——2020年1月27日:“青石嶺氣溫零下13攝氏度!中午,村民李某民看到我的卡點太冷,送來開水和方便面……有這樣的群眾基礎,抗疫攻堅戰(zhàn)一定能取得勝利!”
——2020年4月4日:“早上6點,參與清明防火工作……”
青石嶺鎮(zhèn)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已全面脫貧。
記者手記:3年時光,崔濤日記里的筆筆深情令記者不禁感慨萬千:每一位選派干部的成就感均源自群眾的幸福感,以崔濤為代表的營口政法女干部用行動踐行了把百姓放在心坎上。
【一份執(zhí)著】她把愛都留給了村民
巾幗檔案:張文靜 錦州市古塔區(qū)人民檢察院一級檢察官、駐義縣留龍溝鎮(zhèn)副鎮(zhèn)長
百姓評價:張副鎮(zhèn)長可是我們國家的好干部,是她帶領我們走出了貧困,過上了更好的生活?!x縣留龍溝鎮(zhèn)大齊溝村村民李某海
張文靜(右)與技術人員研究豆角爬架
“媽媽,媽媽,你啥時候回來?”義縣留龍溝鎮(zhèn)大齊溝村村民李某海清楚地聽到電話那頭稚嫩的聲音,而張文靜則把電話掛斷,繼續(xù)跟著李某海捆綁豆角爬架?!昂⒆咏o你打電話,你咋就給掛了呢?他那是想你?。∧氵@個媽媽不稱職!”面對李某海的責備,張文靜卻說:“沒關系,孩子有他爸爸,咱繼續(xù)干活吧!”
“前期村里籌劃的果蔬種植等項目難以開展,是因為大家不了解項目,害怕‘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我們得想辦法。”剛入職的張文靜就一心撲在了解決問題上,而那時候,她的兒子融融才1歲多。
聯系錦州市農業(yè)農村局農作物種植領域的專業(yè)人員到留龍溝鎮(zhèn)進行實地考察,最后決定嘗試種植黃瓜、西紅柿等果蔬;與兩個行政村村書記商議在大齊溝村、曹家屯的大棚里先做試點,與村書記一起做老百姓工作;請錦州市總工會、市農業(yè)農村局的技術人員傳授種植技巧,并建立“答疑解惑”咨詢平臺……經過半年多的試點,老百姓發(fā)現,櫻桃、火龍果、黃瓜、葡萄、西紅柿在留龍溝長得又大又水靈,于是紛紛響應,開始種植。
“因為要哺乳,剛開始每天都奔波在家和鎮(zhèn)之間,孩子留在父母家,大部分時間是孩子沒睡醒我就出發(fā)了,晚上到家孩子就睡了,后來索性就斷奶了。”張文靜說得很灑脫,但記者看出了一位母親對孩子的虧欠。
“不得不說,堅持帶著村民發(fā)展產業(yè),可多虧了咱張副鎮(zhèn)長。”如今村民們都說,文靜看著文氣,但干起事業(yè)是真拼命、真認真。
記者手記:記者問張文靜“累嗎?”張文靜的回答是“累并快樂著”。因為在她的心中有一個夢想、一種信念,那就是帶老百姓走出貧困,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而這信念抵御了疲勞、給予了力量,減輕了無數個夜晚對孩子的牽掛和思念……
【一份親情】她讓百姓臉上綻放笑容
巾幗檔案:楊楠 開原市司法局城東司法所所長、調解委員會主任,開原市城東鎮(zhèn)扶貧辦副主任
百姓評價:去年春節(jié)期間,我們城東村好幾個農戶大棚里種植的蒲公英(俗名婆婆丁)因疫情影響滯銷嚴重,當時急得我嘴都起了泡,睡不著覺,多虧了楊主任!是楊主任通過微信群、朋友圈進行宣傳,還帶動身邊的黨員、同事等幫助銷售,婆婆丁都供不應求了?!_原市城東鎮(zhèn)城東村脫貧戶張某國
王某生開心地向楊楠(右)介紹黃牛長勢
“我的老本行就是調解矛盾糾紛和精準扶貧,越是到關鍵吃勁兒的時候,我越要堅守、越要沖在一線……”3月4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楊楠如是說。
2018年11月,楊楠兼任扶貧辦副主任以來,全鎮(zhèn)11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都親切地叫她“及時雨”。在她和鎮(zhèn)、村領導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城東鎮(zhèn)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已全部脫貧。
城東鎮(zhèn)開原站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某生小時候右手落下殘疾,不能做重活。楊楠在工作中了解到情況后,會同司法所和扶貧辦的工作人員到王某生家中走訪,鼓勵他發(fā)展黃牛養(yǎng)殖業(yè)?!皠傞_始,我是真沒信心啊,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但楊主任他們一直鼓勵我,告訴我‘沒有錢可以申請扶貧小額貸款,沒有技術可以找養(yǎng)殖專家免費學習,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贏’?!被貞浧甬敵醯那榫?,王某生熱淚盈眶。如今,王某生家的黃牛養(yǎng)殖數量已經由最初4頭發(fā)展到22頭,規(guī)模不斷擴大,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致富路。
記者手記:脫貧奔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楊楠扎根一線,心系百姓,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她任勞任怨、不求回報,正像她所說的:“看到百姓臉上開心的笑容,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p>
【一起“帶貨”】她是村民心中的“最美網紅”
巾幗檔案:王嬌 遼陽市司法局辦公室主任、駐燈塔市雞冠山鄉(xiāng)劉家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員
百姓評價:感謝村里幫我們老兩口蓋了新的磚頭房,再也不擔心下雪壓垮房頂,我可滿意了!為了咱村人生活好起來,王嬌書記還上網給咱村賣東西,她在咱眼里最美!——燈塔市雞冠山鄉(xiāng)劉家村村民關某珍
王嬌為村里農產品直播帶貨
燈塔市雞冠山鄉(xiāng)劉家村,青山環(huán)繞、風景宜人,要說哪里不好,一個字——窮,是掛名的省級貧困村。2018年5月,王嬌被派到村里。一個山溝溝,一名女干部,村里人起初對由她帶著大家脫貧將信將疑。
劉家村只有耕地1004畝,山林卻有8300畝,其中果園1200畝。王嬌走遍全村,發(fā)現山里遍地是果樹,林下更有多種野菜。這些特色物產,過去因為銷路少,多數都爛在山上。她和村干部商量:“脫貧只靠土里刨食不行,我們這么多特產,不能端著金飯碗‘要飯吃’?!?
王嬌首先想到通過身邊同事找銷路,發(fā)動遼陽市司法局機關干部認養(yǎng)果樹,村民形象地說給果樹“掛個牌牌”。但機關干部每年認購的水果只有六七千斤,與全村每年近50萬斤的產量相比杯水車薪。王嬌也曾想過與市區(qū)鮮果超市合作,但原本就飽和的市場,再加上可選擇供貨來源又多,山溝溝里的劉家村并不占優(yōu)勢。
2018年11月,她與同為駐村“第一書記”的李鑫等人,率先發(fā)起建設“第一書記扶貧電商平臺——咱們的村里村外(遼農+)”,并在工具型軟件平臺成功上線。她上山為林果、山菜、野生果等20余個品種拍照2萬余張作為電商平臺配圖,沒想到平臺一炮而紅,劉家村的產品遠銷四川、上海等地。
銷路有了,村民種植積極性也就高了。為提升產品知名度,王嬌到處搜集各地農產品展銷會信息,多次前往外地投石問路。2019年大連東財農產品展覽會上,“劉家村‘第一書記’代言產品”展臺前人頭攢動,綠色農產品被一掃而空。劉家村“第一書記”電商創(chuàng)業(yè)基地,成為遼陽駐村扶貧的響亮招牌。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為了打開銷路,她心一橫,自己變身“帶貨主播”,嗓子嘶啞了也顧不上。王嬌說:“我的形象當不了網紅,但是能幫鄉(xiāng)親們帶貨,我一定要自信!”
記者手記:為了鄉(xiāng)親們走上小康路,王嬌豁出去了!她想在有限的時間里為鄉(xiāng)親們做更多的事。這是她的初心,也是她的承諾,王嬌用柔弱的雙肩擔起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的重任,彰顯了扶貧路上的巾幗擔當。
【一段新路】她為百姓拓寬了“致富新路”
巾幗檔案:石宏 丹東市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駐寬甸滿族自治縣灌水鎮(zhèn)東岔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百姓評價:檢察院幫扶咱村的感人事兒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就說這條路吧,真的要好好感謝檢察院的石主任,沒有她來做工作,這條路也修不了這么寬呀!——寬甸滿族自治縣灌水鎮(zhèn)東岔村村民王某仁
石宏(左)與村委會工作人員商議扶貧項目
寬甸滿族自治縣灌水鎮(zhèn)東岔村地處偏僻山區(qū),2015年以來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貧困人口519人。2016年10月,丹東市人民檢察院成立了駐東岔村扶貧工作隊,石宏成為工作隊的一員。從此,石宏常常放棄個人休息,辦案、駐村兩頭兒跑。她和工作隊的同事與村里共同研究脫貧對策、走訪貧困戶、幫助協(xié)調資金、申請政策、建項目,一忙活就是5年。
一個個脫貧項目落實了,可村里的道路坑洼不平,路面狹窄,影響了村民出行,也給村里生產作業(yè)帶來影響。于是2020年,扶貧工作隊決定幫助村里硬化村路。拓寬路基需要占用一戶村民家的一部分承包地,當時這位村民就坐在自家的地頭上,不讓施工隊施工。石宏聽說后,立馬頭頂烈日步行兩公里趕到現場進行調解,經過耐心解釋,最終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使工程順利實施。新的村路竣工了,這位村民也從中受益。她告訴記者:“我差點誤了村里的好事,真得好好感謝檢察院的石主任。”
如今的東岔村,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成立經濟作物合作社、建黑豬養(yǎng)殖基地、蓋村委會辦公樓、架橋修路、安裝路燈、修文化廣場,全村脫貧“摘帽”,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記者手記:在東岔村,記者聽到的是村民們對石宏等檢察院扶貧工作隊隊員們的贊揚和對檢察院的感激之情。在去年冬季疫情防控期間,村里防控缺人手,石宏雖然是女同志,卻義不容辭趕赴一線。凍透了,她就借來村里人的棉襖,貼著暖貼,繼續(xù)堅持。她告訴記者,只要自己多出一分力,群眾就能多受一分益。